进一步深化工会改革,集体谈判是工会主业

2019年12月24日

2015年1月到2019年11月间,中国工人集体行动地图共收集到工人集体行动事件9669起,每年平均近2000起。由于收集能力限制加上删贴,实际发生的工人集体行动要远高于这个数字。

2015年11月9日,习近平亲自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十八次会议,正式启动中华全国总工会改革。四年过去了,工会改革进展如何?如何进一步深入推进工会改革?近日,中国劳工通讯发布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改革观察报告》,全面深度解读改革的成效与不足,并提出改革的下一步建议。

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期间,中国劳工通讯就发生在12个省份的71起工人集体行动,对95个当地总工会进行了约250次电话访谈,并于早前发布了八期月度观察报告。在此基础上,最新发布的报告从三个方面综合论述全总改革:第一部分讨论工会改革的缘起,第二部分谈工会改革的成效与不足,第三部分针对工会改革的不足之处提出改善建议。

2015年11月9日,习近平亲自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18次会议,通过了《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要求总工会“为党分忧、为民谋利”。中共执政史上首次由最高领导人自上而下亲自推动的工会改革,其目的在于使工会组织能够务实进取,参与到探索和建立“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的过程中来。

报告认为,各地总工会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为绝大部分区县级以上工会都设立了职工服务中心,向上门求助的职工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但是,在组织工人加入工会、代表工人与企业进行集体谈判,确保工资合理增长、监督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从而减少劳资冲突等关键方面,各地工会却没有寸进。

当前,各地工会仍然沿用依靠企业建会的组建方式、并不组织工人个人入会,沿用劳动法规定的集体合同样本、不会展开真正的集体谈判,工会的组织工作和谈判工作都是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而不是解决工人对于分配公平的要求。工会在组织和谈判的主业工作上仍然没有突破。

同时,工会副业花样翻新异常兴旺,占据了原本应该放在组织工人、集体谈判的主职工作时间。工会工作者的身份认同仍然存在问题。地方工会以宣传工作为本,机构设置存在行政化、依赖行政资源等问题,工会组织仍然是面向上级领导的宣传品而非面向工人的互动参与平台。

工会仍然未能成为工人的利益代表者和谈判代表者。各级工会组织仍然游离于劳资纠纷之外,无法杜绝欠薪问题,无法对于持续增加的工人集体行动有所作为,也无法代表工人通过集体谈判参与企业分配、行业分配,以合理的分配机制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目标。

工会改革以来,全国各地总工会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所取得的进展,无论是与中共最高层解决分配问题的愿望,还是与企业工人的实际诉求,都存在很大差距,工会仍然需要改革。有鉴于此,报告建议:

  • 工会应当重新确定工会改革的方向目标,即建立企业工会和行业工会的集体谈判制度,通过工会建立发展公平的一次分配制度。
  • 工会应当顺应行业发展的趋势,探索建立和完善行业总工会的方法路径。
  • 工会应当根据行业用工特色,发展多种入会形式,其目标是方便该行业的集体谈判。
  • 工会应当重新定位工会工作者的身份。
  • 工会网站应该系统化。

在此下载最新研究报告《中华全国总工会改革观察报告》。更多中国劳工通讯中英文研究报告,请访问本网站研究报告部分。

返回页首

本网站使用cookie来收集有关您计算机的信息。

请参阅中国劳工通讯的「隐私政策」以准确了解我们向网站用户及电子报订阅者收集何种信息, 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以及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虑,如何联系我们。